文化博览
  • 雕漆技艺

    北京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,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。雕漆制品造型古朴、纹饰考究、色泽光润、形态典雅,并有防潮、抗热、耐酸碱、不变形、不变质的特点。

  •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

    聚元号是清朝皇家专设的兵工厂,其弓箭铺位于北京东四附近的弓箭大院。1957年聚元号被改造后迁至北京第一体育用品厂,成为现在朝阳区的区属单位,位于现在的国际贸易大厦附近。1998年,聚元号第九代传人杨文通在朝阳区的团结湖居民区内设铺,重兴旧业。

  • 景泰蓝制作技艺

    北京景泰蓝技艺又名“铜胎掐丝珐琅”,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,故名“景泰蓝”。其技艺是用铜作胎,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,掐、焊、贴在胎体上,再施珐琅釉料,经过烧制、磨光、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。

  • 象牙雕刻

   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。北京和广州的象牙雕刻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。北京牙雕即北京象牙雕刻,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,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从外地迁徙或被招募到京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工匠不断切磋,经过数百年的实践,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,形成独特的工艺特点。

  • 抖空竹

    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,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,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,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。

  • 天桥中幡

    幡是旗的一种,尺寸有大小之别。中幡,其主干是一根9米左右的粗竹竿,竿顶悬挂一面0.5米宽、5.5米长的长条锦旗,旗面绣有吉祥图案和祝福用语,因此又称标旗。耍中幡、舞中幡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杂技项目,北京天桥中幡表演最为有名。

  • 京西太平鼓

   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,清初,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。清末,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。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、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平鼓,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,取其“太平”之意,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“迎年鼓”。

  • 智化寺京音乐

    北京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(1444),初为明英宗时期司礼太监王振“舍宅为寺”所建的寺院,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智化寺京音乐至今已传承五百六十多年,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“活化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