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花儿”是一种山歌,流传在青海、甘肃、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。几百年来,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、回、撒拉、土等民族,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“花儿”歌曲。这些“花儿”歌曲伴随着历史的进程,反映着人民生活中的一些不同侧面,表达了广大群众的追求和意愿。
“花儿”虽不能说是情歌,但其内容却多是歌唱男女爱情的,在歌词中常把女孩子比做花儿,或把所爱慕的姑娘称做“花儿”,而把小伙子则叫做少年。因此,这种山歌形式被名之为“花儿”,也被叫做“少年”。由于内容多为男女间的爱情,所以在封建统治年代里不许在家中、尤其不许在长辈面前唱“花儿”,青年男女们只好跑到山野间去唱,因此当时又把“花儿”叫做“野曲”。
如今“花儿”已由一般民歌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,出现在文艺花园中,人们把青海称为“花儿的海洋”。
“花儿” 作为一种脍炙人口的民间山歌,它拥有上百种的丰富曲调,这些不同的曲调都是用各种不同的“令”来称呼的。“花儿”的令名有几种由来,一种是由于在歌中加用了各种不同的衬词,这些各有特点而又相当别致的衬词,就成为代表各种不同曲调的令名。如“白牡丹令”、“花花尕妹令”、“溜溜儿山令”、“水红花令”、“金晶花令”、“好花儿令”、“”杨柳儿姐令”等。另一种是以该首“花儿”产生或流传的地区。做为各种不同的曲令名称。例如“川口令”、“西宁令”、“孟达令”、“东峡令”等。再有一种则以不同的民族之别,做为其曲调的令名。如“撒拉令”、“土族令”、“保安令”等。